他们的良苦用心孩子接纳不到,还会反着来。父母亲的“担忧”是什么?“担忧”是怎样来的?“担忧”里的故事是什么?“担忧”孩子除去闯祸的假设是怎么来的?到底是什么卡住了父母?他们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到底发生了什么?孩子在青春期,就是父母一再将就退让的理由吗?那么作为母亲,我还在更年期呢?是不是他们都得让着我,将就我。父亲仿佛更悲催,无条件的让着妻子、儿女。
无论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,还是小学生、中学生都会有不想上学的时候,孩子逃课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骗老师、家长。
年龄小的学生会假装肚子疼、头疼等生理疾病来骗家长、老师,而大一些的学生则会假装出门上学,然后再找各种理由骗老师,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有个借口可以不要上学。
自卑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,自我否定会降低生活质量。拖延症的另一个问题是,那就是它会破坏人际关系。因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与他人合作来进行的,如果合作的过程中受到了阻力,那么很多人就不愿意与你合作了,将逐渐失去工作、学习、甚至是伴侣,影响了生活质量,最终也将容易导致自卑。
早上起来给自己一点鼓励,相信这是美好的一天,相信一切都会顺顺利利,不要一大早就给自己压力。工作时,遇到困难,不要着急,积极向同事询问,寻求帮助,就算不行,我已经尽力了,起码自己能让自己好受点,别人怎么说,管他呢,不要总是给自己一大堆的压力,那会让你脑子更不好使。吃饭就不要想工作,就算工作遇到再多困难,也要吃饭。也要有休息的时间,或许这样能使你的脑袋轻松下来,再想的时候,你就能想到解决办法了。
拔苗助长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必然会失败,但对幼儿的成长采取消极和完全“顺其自然”的态度是无益的。根据客观规律,父母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条件,这才是应该采取的正确方式。问孩子问题,让他自己找到答案。 当孩子问问题时,大人通常会立即告诉他答案,这似乎简单易行,但当这些孩子长大后,就不会去思考问题,总是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的答案。这直接阻碍了孩子在智力工作中的自主性。 一些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单词,虽然我知道,但我不直接告诉他,而是让他查字典。后来,当有更多不认识的字时,孩子就没有问我,而是自己去查字典。